DB3203∕T 1059-2024 黑皮鸡枞菌生产技术规程(徐州市)
ID: |
617E57C83A554C01809729BA73D521D2 |
文件大小(MB): |
0.36 |
页数: |
9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20,CCS,B 31,3203,徐州市地方标准,DB3203/T 1059—2024,黑皮鸡枞菌生产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Oudemansiella raphanipes,2024-07-31发布,2024-09-01实施,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203/T 1059—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栽培场地与场所环境 1,5 栽培季节 1,6 栽培管理技术 1,6.1 栽培袋制作 .1,6.2 发菌期管理 .2,6.3 排袋覆土 2,6.4 出菇期管理 .3,7 采收与修整 .3,8 包装与运输 3,9 病虫害防控 .3,9.1 防控原则、措施和药剂防治 .3,9.2 主要病虫害 3,10 生产档案 4,附录A (资料性) 黑皮鸡枞菌鲜菇等级标准 5,附录B (资料性) 观测记录表 6,DB3203/T 1059—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徐州市卡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千菇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江苏汉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峰、张成明、侯星羽、侯祥保、刘本文、姚舜禹、姚志刚、崔广浩、周广沛,DB3203/T 1059—2024,1,黑皮鸡枞菌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黑皮鸡枞菌栽培程序,规定了栽培场地与场所环境、栽培季节、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与修整、包装与运输、病虫害防控、生产档案的技术要求,描述了过程记录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自然季节黑皮鸡枞菌的袋式覆土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栽培场地与场所环境,应符合NY/T 2375—2013中4.1的要求,5 栽培季节,当年11月~12月制袋,翌年3月中下旬~4月上旬排袋覆土,5月~7月出菇,6 栽培管理技术,6.1 栽培袋制作,6.1.1 菌种,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黑皮鸡枞菌品种。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制作,应符合NY/T 528—2010第4章的规定,6.1.2 栽培基质,栽培基质用水、主料、辅料、覆土材料及化学添加剂应符合NY 5099—2002中4.1、4.2、4.3、4.4、4.5的规定。栽培基质常用配方有以下三种:,DB3203/T 1059—2024,2,——配方1:棉籽壳67%、阔叶树木屑10%、麦麸10%、玉米芯5%、玉米粉5%、豆粕3%;,——配方2:棉籽壳30.8%、阔叶树木屑48%、麦麸20%、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2%;,——配方3: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6.1.3 拌料,按比例称料,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首先干干相拌,混合均匀。阔叶树木屑、玉米芯可提前7 d~10 d预湿发酵后再相拌,再加入麦麸、玉米粉、豆粕等辅料拌匀,蔗糖、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物质,先溶于水再拌料,再加水,搅拌均匀。拌好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为60%~65%,pH值为6.2~7.0,6.1.4 装袋,常压灭菌选用规格为17 cm×35 cm×0.004 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高压灭菌选用规格为17 cm×35 cm×0.0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料湿重为1.2 kg~1.3 kg,套环封口,6.1.5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温度100 ℃,保持12 h~14 h。高压灭菌压力为0.147 Mpa,温度为126 ℃,保持3.0 h,6.1.6 接种,待料温降至28 ℃以下,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入菌种,6.2 发菌期管理,菌袋置放发菌室的层架上培养,温度24 ℃~25 ℃,空气湿度60%~70%,CO2浓度不高于0.2%,暗光。每周检查1次,出现下列不合格菌袋,立即检出移离发菌室:,a) 杂菌斑点污染;,b) 菌袋破损;,c) 菌丝萎缩不吃料;,d) 菌种漏接,无菌丝,一般35 d~45 d菌丝满袋,相同条件再经30 d~40 d后熟培养,6.3 排袋覆土,6.3.1 做畦床,菇房先清理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再制作畦床:宽1.1 m~1.2 m,深15 cm~20 cm,两畦间隔50 cm~60 cm。畦面撒生石灰粉50 g/m2~100 g/m2,杀菌驱虫,6.3.2 脱菌袋,菌龄80 d~90 d,培养基表面初呈现褐色菌皮时,脱去塑料袋外皮,菌棒表面消毒后控干,6.3.3 排菌棒,菌棒按每平方米约50只竖立或横卧排放在畦床上,菌棒间留2 cm,6.3.4 覆土与浇水,DB3203/T 1059—2024,3,覆土分细土和粗土,细土填入菌棒间隙中,粗土覆盖菌棒表面上,土层3 cm左右,浇一遍透水,再在菌棒上覆盖1 cm厚干粗土,让其吸收多余的水份,抚平畦面。出菇前覆土面保持湿润,如土面干燥宜少量补水,6.4 出菇期管理,6.……
……